军民协同发展-亚博电竞网站

更新时间:2018/10/17    来源:    作者:    浏览:

引言

  深圳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有“创新之都”“创客之都”“创新之城”“硬件天堂”的美誉。创新是深圳的品牌,从理念创新,到制度创新,再到技术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桥头堡。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不断深入,中央顶层统筹推进和地方主动探索相结合已经成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显著特征。深圳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探索、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以军民融合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在推动民营经济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探索走出了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深圳模式”,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最好的经济特区。

  1深圳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主要特征


  深圳军工虽然起步晚、规模小,但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集聚区,科技型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民营经济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深圳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规模、结构和机制优势,坚持军民融合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牢记国家使命,拓展全球视野,激发军民融合发展的市场活力,不断推动军民融合产业规模扩大和层次提升。

  1.1军民融合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根据深圳市国防科工办统计的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深圳市备案涉军企业共140多家,约占广东省涉军企业总数的一半,直接军品产值超过广东省的一半。涉军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60%,产业集中度高,军工产业军品、民品产值比约为1:4。民营企业是涉军企业的主体力量,共120多家,占比84%[1]。到2017年,仅深圳南山区就有军民融合备案企业近280家,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0%,“民参军”企业数量和规模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全国共87家民企参展,深圳有12家,全都来自南山。深圳空军代表室从原来只主管一家企业发展到进驻9家,有密切业务联系的企业已达21家,超材料、高温合金材料、高性能国产化芯片等典型技术和产品顺利引入空军多个型号工程,把民营经济的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有效转化为提升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力量。军民融合作为一种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有效手段,有力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同时,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国家工业基础和能力的提升,也为军民融合提供更扎实的土壤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伴随着规模的增长,涉军企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不断提升。

  1.2 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深圳是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城市,其中高性能超级计算、超材料、微小卫星研制以及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等处于世界前沿水平,具有有效对接研发、生产和市场的创新生态体系优势,90%的研发人员、90%的研发机构、90%的科研投入和90%的专利产出均来自企业。以科技和产业融合优势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已初步形成以民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强、军民融合程度高、承接军品任务能力提升快、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独具深圳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同时,以军民融合作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无人机、航空电子、卫星导航、航空航天材料等军民融合产业,作为打造南山留仙洞未来产业集聚区、龙岗阿波罗未来产业集聚区等深圳7个未来产业集聚区的重要载体,为区域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

  1.3 军民融合示范企业不断涌现

  深圳坚持创新驱动、军民融合,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着力发展以引领式、颠覆性创新为主体的未来产业,企业群体的创新已成为硬科技、软科技、黑科技的发源地,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化程度高的军民融合示范企业。深圳光启走在全球超材料技术领域前沿,专利申请总量超过3600件,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的第一家企业就是深圳光启,目前光启业务已涵盖军工装备、航空航天、智能光子三大领域。深圳一电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早在2011年就开创了全球首款军警装备级一体无人机系统,目前aee无人机已占据国内军警无人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海能达公司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提供通信保障,其生产的轻型方舱,由于采用新型原材料,使舱体减重50%以上,有效提高方舱承载力和机动性。深信服公司在军民融合网络信息领域崭露头角,圆满完成国家重要活动网络安全保障任务。至高通信为军工企业提供亚博电竞官方网址的技术支持开发的北斗智能手持终端,在同类产品中性能领先。

  1.4军民融合形式探索亮点多样

  深圳的创新优势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多样化实践探索和高效率推进提供了良好基础。2016年11月,在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深圳高交会上,首次设立军民融合创新专区,体现了深圳在军民深度融合领域的国家担当,民企成为推进深圳军民融合的生力军。2017年9月,雄安新区首家军民融合创新平台—雄安光启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进行探索军民融合创新机制的先行尝试。2018年3月,全国首个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在深圳启动运行,开展利用先进商业技术为军服务的机制探索,为推动形成灵活高效的国防科技创新价值链积累经验。2018年5月,在区块链已经上升为国家科技战略的大背景下,深圳市军民融合发展协会区块链产业发展委员会成立,推进区块链应用于军民融合领域。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与深圳地方经济优势的有机结合,推动深圳军民融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2 深圳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基本经验


  习主席指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之间的联动,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等其他国家战略的融合,都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政策落地与地方经济有机结合需要把握的重要领域。深圳依托自身的创新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推动“产学研用政”一体化融合,以改革创新和体系创新推动了军民融合发展整体水平提升。

  2.1 坚持创新引领、敢为人先,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高质量落地

  深圳是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创新是深圳永立潮头的城市基因。深圳拥有华为、比亚迪、腾讯、研祥智能、光启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创新型企业,在超材料、隐身技术和高端电子芯片等高新领域具有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合计占gdp比重超过70%,民营经济产业基础雄厚和结构优化。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在全国副省级单列市中第一个成立组建军工处,成立我国第一家接受省国家保密局监管的军工行业协会—深圳市特种技术装备协会,夯实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制度安排。把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与民营经济的规模、结构和机制优势有效结合起来,推动民企直接“参军”、民企收购军工企业“参军”和军转民再“参军”,探索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新领域,壮大“民参军”队伍。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过程中,军工集团与“民参军”企业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以创新和质量在军民融合产业格局中寻求立足发展,在与国防需求相匹配的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技术领域和“国外成熟、国内空白”的交叉点技术领域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是深圳民企“参军”的主要方向,也是民企“参军”层次较高的重要原因。

  2.2 坚持系统思维、体系思维,破解“民参军”持续动力难题

  军民科研生产质量要求高,同时军品具有小批量、多品种、高投入、高门槛、需求不稳定、保密性强的特征,如何破解“民参军”门槛问题和保持稳定有效的“民参军”企业队伍为军民融合提供持续活力是需要在实践中解决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民参军”扶持政策和措施,建立军工创新发展专项基金扶持、鼓励企业参与军工项目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对科研保障费用给予配套资金扶持,在高交会上设立军民融合创新专区,同时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军工项目采取上门服务、学习培训、辅导讲座、检查监督等多种方式,推动“民参军”资证审批简洁化,让“民参军”企业拥有公平公正的“参军”待遇,破解“民参军”门槛。民营企业取得军工资质后,缺少市场和订单的问题同样存在。一是根据军方需求和企业技术水平等信息,定期组织开展定向技术交流会,让高新技术和产品进入传统军工企业和军方的视线,二是大力助推深圳市成立军工产业联盟,政府部门、涉军企业合作搭建发展平台,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军品市场。针对军品具有批量小、需求不稳定的特点,“民参军”企业利用国防科技的引领优势将军工科研生产订单作为提升企业科研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途径,同时利用市场化优势将获得的技术能力进行转移,是持续为军服务、军为民企获利、实现激励相容的重要途径。以深圳南山区为例,军民融合全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1%,军民融合项目1000余项,其中80%为科研项目。

  2.3 注重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协同,打通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链条

  军民融合是促进源头科技转化的重要牵引,新型研发机构是重要载体,有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协同。新型研发机构机制灵活,以超前的产业应用设计,反向牵引技术开发研究体系的架构设立,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有效地缝合了经济、科技“两张皮”,有效地缩短源头科技转化为军品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的周期。以新型研发机构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为例,从艰难的起步创建到走在全球超材料技术领域前沿,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其所属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迅速发展成为深圳科技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深圳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在深圳构筑起科技创新的高地,成为创新驱动的生力军,同时已经成为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另一方面,利用科技金融推动实现技术资本化和产业化,是推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领域。2017年,深圳光明新区引导基金参股设立了深圳市高新投正道军民融合基金、光明新区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创东方光明先进制造产业基金等3支子基金,基金规模共13.1亿元,其中政府出资3亿元,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打造人才高地、助力高端制造,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有力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是深圳的支柱产业,深圳具有丰富、便利的投融资渠道,已形成资本市场与创投机构、产业基金、商业银行、担保机构、科技保险等良性互动、相互补充的融资服务体系,是科技与金融良好结合的典范[3]。

  2.4 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政策支持效果,助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高效率推进

  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落到实处。政府当好“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主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严格限制政府直接配置资源、干预微观经济权限,政府主要做好制度设计、政策安排、市场监管和指导服务。深圳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服务事项有望实现100%网上申报,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50%以上,推进至少500个事项实现全城通办,政务服务持续提升效率,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高效率推进提供机制保障。深圳不仅着眼于产业发展的硬件条件,同时注重完善产业配套体系,较大范围的缩短了产业配套时间,有力提升军民融合产业项目落地深圳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的实际效果。深圳颁布《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实施细则,对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落地转化项目,按照实际投资总额的50%给予资助,最高资助1000万元;对列入国家军民融合重大专项计划的项目,按国家资助金额给予1∶1配套资助,最高资助1000万元;对承担军工科研项目的企业,按照项目合同金额的35%给予资助,最高资助500万元。同时,制定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工作措施,推动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融合,促进科技政策与产业、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的有机衔接,提高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水平。


  3“深圳模式”对推动区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启示


  推动区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深圳充分依托和利用自身的创新优势,敢想敢干、勇于创新,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在推动民营经济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是军民融合多样化形式的有力实践和探索,对于推动我国区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3.1深刻认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涵要求

  如何评价军民融合发展的程度和效果,以军品和民品所占比例是一个比较直接的方法,但其科学性尚有待商榷。以最早提出“军民技术一体化”战略的美国为例,2014年,排名前六的军工企业军品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超过60%,排名第一的洛克希德公司更是高达88%,而我国的军工集团军品产值比重总体只占20%-30%左右,明显低于美国[4]。我国的“军转民”在保持军工队伍和能力的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民品占比较高,但其民品板块总体竞争力优势缺乏,民品板块和军品板块分割严重,军工集团对接市场的能力仍有待提升,直接用军民品占比来衡量军民融合难以反映国防利益和经济利益是否相互统一。一般来说,军工生产具有科技引领特征,民营经济具有市场机制优势,如何适应这一特点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创新体系和工业体系,是推动区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要从军工经济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综合效益出发,打通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既使军工企业能通过国防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获得补偿和收益,又使“民参军”企业能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然后对接市场,充分释放国防科技带动经济社会建设的潜能,军工经济的科技引领优势和民营经济的市场优势相互补充,实现国防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有机统一。

  3.2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和推进政策链的联动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促进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相互补充、有机结合。政府做到不越位、不抢位和不缺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破除“民参军”和“军转民”过程中的制度门槛和体制瓶颈,打通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助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高效率推进。针对国防科技投融资的本身特点和具体需求,完善政府管理、财税支持,撬动社会资源创新社会资本进入方式,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风险分担和利益补偿机制,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同时,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涉及人才、资金、信息、知识等诸多创新要素,应有力促进科技、产业、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的有机联动,完善政策链,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另外,注重军民融合政策与创新驱动发展等其他国家战略政策的融合联动,切实推动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3.3 有效发挥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的集群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层面的战略举措不断深入,地方层面的探索也不断发力。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也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很多地方以现有的军工企业和“民参军”企业为主体集中在一起,大量集中认定省级军民结合产业园区和新建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但并未考虑到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片面追求军民融合企业的地理集聚,平台功能不全、配套不够、模式创新不足,不同程度地出现“同质化”“泡沫化”现象,导致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的集群效应难以发挥,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十分有限。不同区域经济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不同,陕西西安和四川绵阳等地军工经济优势突出,深圳和杭州等地民营经济优势明显[5],长沙则拥有显著的国防科技创新和“一带一部”区位优势[6]。依托区域经济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打造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聚合、军地对接于一体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推动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3.4 着力构建军民融合创新生态系统

  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对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进程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是创新政策制度、组织管理和运行模式,先行试点科技军民融合的政策制度,探索建立科技军民融合金融服务新模式,构建军民融合新型科研机构,使之成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协同的重要“连接器”,如深圳的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推动军民融合源头科技转化的重要载体。二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军民融合政策法规宣传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信息发布平台、项目需求发布平台等,实现军地单位的信息共享和开放竞争的市场格局。三是完善中介组织,包括人力资源机构、财务和法律机构、技术转让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军民融合发展协会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平台。绵阳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为入驻的军民融合成果提供遴选、评估、评价、再研发、交易担保等“一条龙”服务,累计技术合同成交19.2亿元;西安科技大市场上线的中国军民融合平台作为国家“1 2 20 n”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军民融合、交易市场、鲲鹏商城、运营服务和专利大数据检索五大核心板块,已在逐渐发挥作用。绵阳、西安等地的探索实践,助力营造军民融合创新生态系统。(来源:中投投资咨询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