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协同发展-亚博电竞网站

更新时间:2018/12/17    来源:    作者:    浏览:

“两家两端”说融合

有学者提出,未来的军民融合应该是战略学家、科学家“两家”在未来战争和前沿科技前端、高端问题上的融合,即“两家两端”的融合。从去年下半年至今,一些围绕军民融合热点难点的重磅图书面世,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思路。

我们在推出本期综述的同时,特作书摘,与大家一起分享。

——编者

律动着生命的周期,蓬勃着向上的力量,跳动着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脉搏,中关村正迈出从区域实践向辐射全国的坚实步履。

毛主席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哲人说:“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赶上这样一个发生着深刻变化的大时代,我们这一代人真的很幸运!

——《军民融合是什么》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

这个论断的依据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大都市几乎都是依海而建,如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中国的上海,等等,这表明各国都是呈开放和对外发展的态势,由封闭的内陆而面向开放的海洋,而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水路运输,加快远洋航运发展,这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国起航: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大转折纪实》

纵观darpa的历史,不难发现darpa很多成功的案例,大多发生在20世纪。进入21世纪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前沿技术发展迅猛,技术创新出现了大众创新和军民融合等新趋势……事实上,任何一种技术创新模式,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军民融合:darpa创新之路》

加快军民深度融合,是大国策、大方向和大目标,本质是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科学统筹,达到科学、协调、持续、系统、高效的一体化发展,实现战略综合能力升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国家发展模式再造,是划时代的复杂系统工程。

——《大道荣光:军民融合论》

①两大热点何以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

军民融合是什么

前不久,网上一段视频引发热议:一位地方领导干部来京,险些上了山寨版军民融合机构的当。

无独有偶。一位民企掌门人一度抱怨,一周之内要接待从京城、省会来的打着“军民融合”“一带一路”旗号的各类社团组织十几波次,真假难辨,令人不胜其烦。

当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些非法社会组织乘虚而入,看中的正是国家战略“名头大、好用”,“机会多、管用”,“聚人气、能用”。由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10月推出的图书《军民融合是什么》,在《山寨组织并非合法通道——权威人士教您识假辨假学会防范》部分,详尽解释山寨组织为什么会瞄上国家战略后,特别传授了识别非法社会组织的“六步法”,并以特写形式介绍作为合法权威通道的“军民融合网上平台”。

2017年8月,《红旗文稿》刊登专论《统筹推进军民融合与“一带一路”》。更多人从中关注到当今中国两大社会热点:军民融合与“一带一路”。

千帆竞发早,万马奔腾急。仅以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为例,可谓硕果盈枝:战略筹划顶天立地,区域实践步伐加快,行业探索不懈挺进,军方创新持续提速。一系列探索实践让越来越多的军民认识更加清楚: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融合既是我们的基本方略和国家战略,又是我军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热点背后看本质,百姓话题多期盼。《军民融合是什么》一书关注热点背后的热点,对诸多特点规律的揭示令人有茅塞顿开之感。以《军民融合的大众化解读——众说国家战略落地与实施》为例,在军民融合“是什么”与“不是什么”的辨析中,说清了军民融合“不能干什么”的“十二条戒律”,其中对民企人士的提醒十分中肯:军民融合不是“热得快”,不能三分钟热度;军民融合不是自我营销,不能搞徒有虚名的“客里空”。

军人阅读此书,大多有一种强烈感受:军民融合作为军事理论现代化的重要构成,既是满足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的客观需求,又对提高军事人员现代化有重要现实意义,还能够有效缩短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②“浮在水面上的工厂”怎样漂洋过海

大国起航的背后

不久前,中国船舶工业决定:不再回收废弃船只。许多欧美国家为此乱了阵脚。原来,处理废弃船只的成熟技术,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跟中国相比。

业界人士清楚,这一技术得益于中国船舶工业的战略大转折。

恩格斯曾经说过:“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而且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浮在水面上的工厂。”诞生在中国的“浮在水面上的工厂”,又是怎样漂洋过海的?

由人民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18年8月联合推出、舒德骑所著的《大国起航: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大转折纪实》一书,生动形象地告诉世人:中国船舶工业史,就是一部生动而深刻的行业军民融合史。

这其中就有中国造船业在世界船舶市场你死我活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国造船产量从世界排名第17位到迅速超越发达国家,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张嘉国说,大国起航是几代人奋斗出来的。

2017年新年伊始,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曾载文评述:“中国从1980年承接2.7万吨散货船的破冰之举,到1999年承接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的初露锋芒;从在世界近代造船史上名不见经传,到主要指标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优势;从5艘航天远洋测量船对‘神舟七号’飞船进行海上接力测控,到中国海军舰队从浅海走向深蓝,纵横世界五大洲四大洋,仅仅用了30年时间。”话虽有些夸张,却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中国今天的造船能力不容小觑。

进入新世纪,中国造船产量更是连续多年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5年超过日本,2007年赶超韩国,在国际市场上,三大主要指标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造船大国。

行业军民融合的探索实践,必然是军民普遍规律与行业特殊规律的矛盾统一。读懂了一个行业的军民融合特殊规律,就不难从中把握军民融合共通的普遍特点与规律。

大国起航的背后蕴藏着一个朴实道理,搞军民融合的人应当具备这样的品格:永不服输的执着信念,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无怨无悔的牺牲奉献,时不我待的只争朝夕。

③重温“请假当国防部长”的美国故事

该向darpa学些啥

军民融合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人才!

从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的关键一环是什么?人才!

这个故事意味深长:1957年,当宝洁公司著名的项目管理人尼尔·麦克尔罗伊被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命为美国防长时,他向总统特别陈情:“我可以当国防部长,但是我只从宝洁请假两年。”

众所周知,简称darpa的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最初就是由麦克尔罗伊一手打造的。

在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川信看来,军民融合有着“三驾马车”——技术、人才和金融。由于川信、刘志伟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8年8月推出的《军民融合:darpa创新之路》一书,尽管不是专门谈人才,却处处渗透着人才学的真谛:从darpa基本情况到darpa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力量构成,从darpa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到darpa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配套措施,darpa这一“大系统”对人才的重视得以全方位凸显。

于川信在《构建新时代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大科学”》一文中曾经充满激情地写道:新时代的军民融合,我们不干,谁干? 军民融合的新时代,我们不创造,谁创造?

军地双方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主导、社会支持、企业广泛参与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共识。

前不久,darpa又一项计划令世界关注:正为其地下挑战赛(subt)最终确定团队,这项为期3年的竞赛旨在建立能够快速绘制和搜索危险地下区域的系统。其重要意义在于,军事人员和急救人员使用该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环境——该系统能够在基础设施检查、采矿、建筑和考古方面取得突破。

置身国际竞争的大舞台,我们应该向darpa学些啥?“于川信、刘志伟们”提供的参考答案已然列出:短期任职是darpa科技创新的压力,使命责任是darpa科技创新的动力,自主信任是darpa科技创新的权力,冒险精神是darpa科技创新的胆识,军民融合是darpa科技创新的路径。

“如果你想要一个安全毯,这里不适合你!” “招来最好的人,然后信任他们!”

重温“请假当国防部长”的美国故事, 我们不能不陡然而生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急迫感。

④犁与剑、黄油与大炮之后的路径选择

今日中国:大道荣光

12月10日,光启技术召开“新一代舰艇隐身技术”发布会,再次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很少有人想到,这是深圳一家创建仅8年的民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企业董事长刘若鹏说:“是军民融合成就了我们!”

大国间的战略竞争,自古就是剑法与犁术的综合比拼。当今时代竞争的进程和结局,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各自军民融合的深度和质量。

回望来路,《大国起航》告诉我们,改革开放40年间,国防工业经过“找米下锅”、改革分流、杀鸡用牛刀,甚至连卫生纸都生产的阶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奋斗终于走出了一条军民结合的路子。船舶工业走出去,成就了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而民用航天、民用核能、民用航空、民用车辆、民用电子等,正在引领我国向高新技术、新兴领域冲击。

师人长技,《军民融合:darpa创新之路》则告诉我们,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迈进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差距还真的不小。

犁与剑、黄油与大炮之后的路径选择在哪里?一纵一横的交汇坐标上,今日中国的军民融合“为什么”“融什么”“怎么融”更加清晰起来。

由新华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的《大道荣光:军民融合论》一书,用理论思考和生动案例描绘出军民融合发展的“四梁八柱”。在作者张兆垠看来,千百年来大国荣辱的轨迹揭示了“一环一体”国运兴衰的奥秘。“一环”即“安全与繁荣”的循环,“一体”即生产方式与作战方式的复合体。

纵观人类历史,曾先后出现四种生产方式与作战方式复合体,即“土地/军事”复合体,“商业/军事”复合体,“工业/军事”复合体,“高技术/军事”复合体。在当代语境下,思考当代中国军民融合的宏观走向,广大军民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习主席的科学论断: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难之路。

未来可期,这是一条洒满金色阳光的希望之路。(来源:解放军报)

       

网站地图